302edu语文学案大全:鲁人版必修1(打包下载)
302edu语文学案大全:鲁人版必修1(打包下载)第1页

《劝学》导学案

荀子

学练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如"利、备、望、用、疾、致、假、绝、兴、功、强、间"等;文言常用虚词,如"于、者、而";古今字和通假字,如"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

2. 能力目标

  本课在阐述事理、论证观点时大量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的论述,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课内知识精粹

文学文化常识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的著作,一部分是他的门人写的。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识记字音

  中(zhòng) 参(cān)省(xǐng) 须臾(yú) 跂(qì)望 磨砺(lì)

  镂(lòu)刻 跬(kuǐ)步

理解词义

1. 重点词

  学不可以已(停止) 木直中绳(合乎)

  虽有槁暴(通"又") 金就砺则利(变得锋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达) 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后跟)

  声非加疾也(强) 假舟楫者(借助)

  非能水也(游泳) 而绝江河(横渡)

  锲而舍之(雕刻) 蚓无爪牙之利(爪子和牙齿)

2. 通假字

  輮使之然也("輮"通"煣")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3. 多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