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三第三课 第一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三第三课 第一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教案第1页

项目 内容 课题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能力目标:

(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教学重、

难点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尊重文化多样性必然性 教学

准备    教学

过程

引入:展示各国体育项目、标志性的建筑

以上这些体育项目以及各国标志性的建筑显示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即世界文化是异彩纷呈,交相辉映的。

(一)异彩纷呈,交相煇映

说一说:故宫和泰姬陵各承载哪些文化内涵?

(故宫--整体建筑显示了对称的结构,体现的是皇帝的威严,以及震慑天下的皇权意识。

泰姬陵--做工精致,整个建筑是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充满浓郁的印度色彩,感觉比较神秘,很有宗教文化的韵味。)

1、民族节日

各国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在民族节日上,展示:我国、外国一些典型的传统民族节日的图片,着重比较一下我国春节与外国圣诞节。

说一说:如何看待"中国年轻一代过圣诞成习惯, 几乎跟春节平起平坐"这种现象?

(学生各抒己见)

引用网上的评论:

(1)节日的本质就是一种玩与记忆的约定!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约定,洋人有洋人的约定。中国人过洋人的节,实在有些变种的感觉。

(2)我自己对圣诞没有特殊的喜好,也没有特殊的反感。......外国的圣诞是宗教的圣诞,中国的圣诞是商业的圣诞,我的圣诞,就是自己兴奋的圣诞。

(3)为什么圣诞节、情人节这类洋节日在我们这个有深厚传统文化的国度里获得接受和欢迎,我们究竟应该归咎于洋人的文化侵略还是应该反思我们的传统节日欠缺什么。忧心种种的排斥恐怕无济于事。

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而文化遗产: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文化遗产

展示:我国的部分文化遗产

强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课本30页第一段,增加一点: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应给予保护而不是顺其自然被历史淘汰。

(二)透视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界定

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文化多样性的内容

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深邃超世的宗教信仰;形形色色的礼仪禁忌;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鲜明独特的思想理论

展示不同国家比较典型的歌曲

3、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政治、经济、历史、地理

思考1:

如何理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从文化具有共性与个性的角度分析)

思考2:

有人认为,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世界各国文化应该趋向统一,而不应再保留什么多样性。请分析这一观点。

(因为文化是民族的,必然也是多样的,同时,这道题还要回答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