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4.1.1《烛之武退秦师》学案(2)(苏教版必修三)
语文:4.1.1《烛之武退秦师》学案(2)(苏教版必修三)第1页

(特种导学)《烛之武退秦师》

【字词拓展】

  1. 像,如。《楚辞·九歌》:"旌蔽日兮敌若云。"

  2. 至,及。《国语·晋》:"病未若死。"

  3. 同,一样。韩愈《师说》:"年相若也。"

  4. 代词。①你;你的。《史记·陈涉世家》:"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②他的。《论衡·实知》:"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 ③这样的。《晏子春秋·内篇问》:"公曷为出若言?"

  5.副词。①乃,才。《国语·周》:"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②仿佛,好像。《左传·定四年》:"若闻蔡将先卫,信乎?"③只,仅。《吕氏春秋·离俗》:"不若是而已,又欲以其辱行漫我。"

  6.连词。①和,与。刘禹锡《河东先生集序》:"有退之之志若祭文在。"②而。《史记·仓公传》:"慎勿令我子孙知若学我方也。"③或,或者。《左传·定元年》:"若从践土,若从宋,亦唯命。"④如果。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⑤虽,虽然。《战国策·秦》:"(齐、魏)为帝若未能,于以禁王之为帝有余。"⑥至于。《荀子·劝学》:"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7. 助词。①形容词词尾。《公羊传·文十四年》:"力沛若有余。"②表语气。《国语·吴》:"明绍享余一人,若余嘉之。"

  8. 海神名。《庄子·秋水》:"(河伯)望洋向若而叹。"

说1 (shuō)

 1. 讲。《世说·德行》:"有人向张华说此事。"

2. 解释。《论衡·正说》:"儒者说五经。"

  3. 道理;学说。《易·系辞》:"故知死生之说。"

  4. 告诉。《国语·吴》:"使人说于子胥。"

  5. 评议,谈论。《世说·品藻》:"时名辈共说人物。"

  6. 责备。《红楼梦》九四回:"你便狠狠地说他一顿。"

  7. 介绍。《红楼梦》五七回:"所以先说与兄弟了。"

  8. 古代文体之一。如韩愈有《师说》,柳宗元有《天说》等。

说2(shuì)

  1. 向别人献计或进言,使之采纳自己的主张。《史记·高祖纪》:"使盱台人武涉往说韩信。"

  2. 通"税"。止息。《诗·甘棠》:"召伯所说。"

说3(yuè)

1. 通"悦"。①喜悦。《史记·萧相国世家》:"上乃大说。"②喜爱。《论语·雍也》:"非不说子之道。"③讨好。《左传·僖七年》:"郑杀申侯以说于齐。"

  1. 口供,讼辞。《周礼·乡士》:"听其狱讼,察其辞。"

  2. 告知。《礼记·檀弓》:"使人辞于狐突。"

  3. 借口,口实。《三国志·周瑜传》:"动以朝廷为辞。"

  4. 摒弃。陆机《汉高祖功臣颂》:"辞世却粒。"

5. 推辞,辞谢。《书·大禹谟》:"禹拜稽首固辞。"亦指避开。《涌幢小品·巡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