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4.14《阿房宫赋》学案(2)(语文版必修3)
语文:4.14《阿房宫赋》学案(2)(语文版必修3)第1页

《阿房宫赋》导学学案

一.背景知识

  作者、写作背景、文体

杜牧(803-852),字牧之,晚唐杰出的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之"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以别于"李杜")。著作有《樊川文集》(因其别墅在樊川(长安县),故名)。

阿房宫(读ē páng)是始皇于公元前212年始建的宫殿,此宫殿至秦灭亡时还未完工,所以未正式命名,据说因为它的前殿所在地名为阿房,故称"阿房宫"。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唐敬宗荒淫失法,自即位以来大兴土木,广征声色。文章借秦建阿房宫为题,借古讽今,意在讽喻皇帝借鉴秦亡的历史教训,否则将重蹈其覆辙。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详细地叙述)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谕之意。

二、问题与探讨

①文章题为"阿房宫赋",都铺陈夸张地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样写的用意何在?在写作上起何作用?

回答提示:第一段:极力描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第二段:极力描写阿房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阿房宫这样的建筑、生活说明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因而残酷剥削、横征暴敛--导致灭亡,就以作者意在借古讽今,并为下文的议论做好了铺垫。

②为议论的两段概括主旨,注意体会作者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回答提示:第三段:秦搜刮虐待百姓导致灭亡(不恤民力导致灭亡)。

    第四段:讽喻唐统治者要爱护人民不要重蹈秦的覆辙。

③课文末出现了四个:"后人"都分别说的是什么人?

回答提示:"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后人"暗指唐统治者。

其余第一个"后人"指秦以后的统治者;第二个暗指唐统治者(敬宗李湛);第三个暗指敬宗以后的统治者;第四个暗指唐统治者(敬宗之类)。

④文末一段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根据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来(二条)。

回答提示:其一: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其二: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⑤本文借古讽今,你还学过这样的文章吗?举例说说。

  回答提示:《六国论》以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以讽喻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不应为辽和西夏积威之所劫而一味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三、复习与巩固

(一)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语。

(l)毕

六王毕,四海一

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礼而归之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版已具

(2)幸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今事有急,故幸未告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