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4.15《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学案(1)(语文版必修3)
语文:4.15《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学案(1)(语文版必修3)第1页



《黃州新建小竹楼記》导学

                                王禹偁

一、关于作者

  王禹偁出身贫寒,但极聪敏好学,年七八岁已能写诗文。名士毕士安当时任济州从事,听说禹偁家以磨面为生,就令他作《磨》诗,禹偁不假思索,脱口吟道:"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若人轻着力,便是转身时。"毕士安大奇之,就把年方九岁的禹偁留下,和自家的子弟一起学习。这首年少老成的〈磨〉诗,不但表现了禹偁的聪明,而且更反映了他从小就有正直的品格和远大的报负。

  《小畜集》是《周易》卦名。《小畜集》是王禹偁在去世半年前自己编定的诗文集,共三十卷。编定后,以《周易》占卜得"干之小畜",亦即由《乾卦》变为《小畜卦》(小有所畜而不能大,不足以兼济)。根据卦象之义,〈干〉为"君子以自强不息",《小畜》为:"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所以禹偁自己的解释是"位不得行道,文可以饰身也",隐约有"无法借立功不朽,仅能借立言不朽"的感觉。  

二、关于贬谪文学

1.秦·李斯《谏逐客书》 (被逐出秦国)

2.唐·柳宗元《永州八记》 (被贬永州)

3.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贬江州)

4.宋·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贬黄州) 

5.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贬邓州)

6.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贬滁州)

7.宋·苏轼《赤壁赋》                (贬黄州)

8.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贬筠州)  

三、"记"体文章

以"记"命篇,自唐宋渐多,其文体常兼及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故称"杂记文"。从内容和用途上看,杂记文可归纳为台阁名胜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以下依序说明:

1. 台阁名胜记

其记叙对象是亭、台、楼、阁、寺、观,以及其他名胜古迹。最早用散文写台阁名胜的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元结。自他的〈寒亭记〉后,台阁名胜记克服了骈文板滞艰奥的弊病,增加抒情言志的成分,获得新的生命力。本课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即是,又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轼《喜雨亭记》等等,以抒情写志为主,鲜明体现出时代风貌和作者的个性。

2. 山水游记

此类"记"是杂记文中文学性较强一种文体,它以作家亲身游历的山川胜景、自然风物为题材,或模山范水,或抒情议论。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为山水游记的代表,其流畅优美的笔调,生动地刻划秀美清丽的南国山水,把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寄托在被弃置的山丘、涧渠、溪潭中,在赞赏的同时,流露出惋惜和不平之情。至宋代山水游记逐渐发展为借叙述游踪,描写风景来进行说理议论,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石钟山记》皆是。

3. 书画杂物记

为专门记述书画的内容、器物的形状以及它们的形制或艺术特点的杂记文。如韩愈《画记》描述了一幅"杂古今人物小画"上的人物、马匹、禽兽、杂物等情况,说明自己偶得此画的兴奋和对它的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