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西半球的国家》教学设计教案免费下载
七年级下册地理《西半球的国家》教学设计教案免费下载第1页

周次 第15周 周课时 共2课时 年级、科目 七年级地理 教学内容         第六节 巴西 教案设计与学法指导 第六节 巴西

教材分析

  在湘教版地理教材中,巴西这节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发展迅速的经济和人口与城市。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区域地理部分《认识国家》中的下列标准:在地图上指出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等。教材中活动的安排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建议:通过角色模拟讨论有关地理问题。例如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本节课的设计,基于《地理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突出了巴西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问题。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转变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2.知道巴西的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名称。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4.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的种族构成和人口分布特点。

  5.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说出巴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

  备课时广泛查阅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及设备、实物投影仪、挂图等;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收集主题有关的资料信息,并进行处理;创设并组织适合学生的活动,如编制手抄报、通过相互交流、答辩,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2.通过对亚马孙河流域开发与保护的了解,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关注世界的生态问题;

  3.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树立保护全球环境的观念;

  4.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5.学会倾听与尊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工农业特点。

难点:亚马孙和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

 1.处理作业。

 2.提问:很多同学都喜欢看足球,也知道球王贝利,你知道球王贝利是哪个国家的人吗?

一、地理概况

活动要点:

  1.在"世界政区图"找出巴西的位置,并指出它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五大国。

2.从纬度位置的角度了解巴西的位置特点。

3.巴西的地形以哪两种基本地形为主,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4.结合板图,讲述亚马孙平原的范围及亚马孙热带雨林。

讲解要点:

  1.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854.7万平方千米,差不多占了南美大陆总面积的一半。巴西位于西半球,大部分位于北纬4º到南纬32º之间,赤道从北部穿过,东临大西洋,西部与阿根廷、巴拉圭等国相邻。

  2.巴西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亚马孙平原部分约占全境的1/3,其余部分基本上属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斯山东麓,东到大西洋,面积约5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大部分在巴西境内。亚马孙平原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这里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林中幽暗潮湿,人烟稀少,通行困难。

  二、亚马孙河

  活动要点:

1.观察图3-41,思考:亚马孙河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

2.设问:亚马孙河在世界上地位如何?

   3.思考结合地形和气候特点,说一说为什么亚马孙河的水量特别丰富。

4.为什么亚马孙河能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

  讲解要点:

  1.亚马孙平原是由亚马孙河长期冲积而成。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亚马孙水系跨高温多雨的赤道南北,向东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亚马孙河的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2位。亚马孙河支流众多,水流平缓,航运便利。河口为喇叭形海湾,宽达300多千米,洪水季节一片汪洋,号称"河海"。

  2.亚马孙河.全长6440公里,域面积6915000平方公里,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的40%;为世界第二长河,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从秘鲁的乌卡亚利-阿普里马克水系发源地起,全长约6,751公里,亚马孙河干支流蜿蜒流经南美洲7个国家。亚马孙河从秘鲁的伊基托斯至巴西的马瑙斯叫索利默伊斯河,内格罗河河口至大西洋段才称亚马孙河。它最西端的发源地是距太平洋不到160公里高耸的安第斯山,入在大西洋,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约6600立方千米,相当于世界河流注入大洋总水量的1/6。河口宽达240公里,泛滥期流量达每秒18万立方米,泻水量如此之大,使距岸边160公里内的海水变淡。亚马孙河若以马拉尼翁河为源,全长6299km,若以乌卡亚利河为源,全长6436km,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7.5万m3/s,年均径流量69300亿m3,年平均径流深度1200mm,悬移质含沙量为0.22kg/m3,输沙量为9亿t。丰水年时,中游马瑙斯附近河宽5km,下游宽20km,河口段宽80km,河口呈喇叭型诲湾,宽240km。下游河槽平均深为20一50m,最大水深100m,水位年变幅为9m。上游伊基托斯年均流量20420-28200m3/s.从伊基托斯至入海口,亚马孙河的平均坡度为0.035m/km。水量终年充沛,河口年平均流量为22万米2/秒,洪水期流量可达28万米2/秒以上,为世界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上源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平均比降约5.2‰。进入平原后比降微小。中下游平均流速为0.7-1.7米/秒。水深河宽,巴西境内河深大部分在45米以上,马瑙斯附近深达99米。下游河宽达20-80公里,河口呈喇叭状,宽240公里,浅滩沙洲罗列。海潮可涌至河口以上960公里的奥比多斯。干流有5,000多公里可全年通航,吃水5-6米的海轮可自河口上溯3,700公里至秘鲁的伊基托斯;全水系内可供通航的河道长度达3万公里(正常水位)。水力资源也相当丰富,但尚未充分开发。流域内大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年雨量2,000毫米以上。亚马逊河沉积下的肥沃淤泥滋养了65000平方公里的地区,安地斯山脉中、北部和亚马逊河流域著名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就生长在亚马孙河流域。这里同时还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面积达560万平方公里)。平原地势低平坦荡,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因而这里河流蜿蜒曲流,湖沼众多。多雨、潮湿及持续高温是其显著的气候特点。这里蕴藏着世界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各种生物多达数百万种。亚马逊河最以其为世界淡水观赏鱼主要产地而闻名。其丰富绮丽的淡水热带观赏鱼一直牵动全世界观赏鱼爱好者和生物学家的心。

●教学板书:

第六节 巴西

一、地理概况

1.位置

2.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3.气候: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二、亚马孙河

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度世界第二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布置作业。

●教学探讨与反思:

  

  

  

  

  

  

  

  

  

第 二 课 时

(导入新课)

  1.处理作业。

  2.阅读导入:

"地 球 之 肺"

  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地吸收二氧化碳,向大气中补充氧气。据估计,亚马孙热带雨林所产生的氧气,至少可占到地球氧气供给量的20%以上。因此,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然而,由于人们乱砍滥伐,这里的热带雨林面积不断缩小,以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有关卫星观测数据显示,在1996-1997年间,亚马孙地区农民为开垦耕地和牧场,放火焚烧森林的次数较以前增加了50%以上。许多大火是为了清理旧牧场和一些不太重要的林区,但大约有1/3的大火是用来开垦原始森林的。垦荒是这个地区热带雨林被毁的主要原因之一。巴西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这里的热带雨林。

  三、热带雨林的危机

活动要点:

  1.面对砍伐热带雨林的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你赞同谁的说法?为什么?

  当地居民:砍一些树可以增加经济收入,但把树砍光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又怎么办?

  世界环保组织官员:巴西热带雨林能够提供大量氧气,大规模砍伐势必会破坏生态环境。

  政府官员:不砍树,当地居民的 收入难以提高,就业问题也不好 解决;砍多了树又会造成严重的 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开发商:这里的木材质量很好, 有不少还是珍贵的热带硬木,多砍些树就可以多赚些钱。反正巴西的森林面积大得很,我们多砍一些也没有什么。

  总结: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的"肺",现在正遭受着毁灭性的破坏,出现危机。

  2.展示阅读材料。

  材料1:热带雨林的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容纳了地球上现存物种的一半以上,不但有巴西木、红木、乌木等珍贵木材,而且有许多独特动物,如哺乳类的树獭、大食蚁兽,鸟类的巨嘴鸟等,是人类珍贵的生物资源宝库。

  材料2: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光合作用时,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为全球提供了新鲜空气。同时,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热带雨林来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含量将增加,从而导致全球变暖。

  3.问:热带雨林有什么作用?

  (1)提供木材。(2)调节全球气候。(3)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4)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5)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6)提供良好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过渡:热带雨林有如此重要的环境效益;但是,巴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进行了大规模的发。

4.思考开发热带雨林的目的是什么?开发者又是什么人?

(1)兴建公路:受雇于外国公司的伐木者。

   (2)采矿,开辟农场:矿主和农场主。

   (3)开荒种地:垦荒的贫苦农民。)

5.想一想,大规模地开发热带雨林,会产生什么问题?

主要是产生环境问题。

(1)森林遭受破坏。

(2)水土流失严重。

(3)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

(4)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5)全球气候恶化等。

  总结:巴西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向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交了一些关于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的问题的报告,表明了改变以往以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的决心。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也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然而,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仍有许多问题不好解决。

  6.根据三位中学生的对话,谈谈你对开发后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

(1)有计划地开发热带雨林,保证砍伐与更新相结合。保护林地面积不再减少。

  (2)控制人口增长,减少人口压力,使人口增长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积累资金和技术,逐步开发东北部高原。

四、迅速发展的经济

  讲解要点:

  1.巴西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巴西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巴西拥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水平比较高,钢铁、机械、化学、食品、纺织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巴西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蔗糖、香蕉、剑麻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大豆、可可、柑橘、玉米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巴西畜牧业发展较快,牛肉大量出口。

活动要点:

  1.学生自读教材,思考:巴西经济在南美洲地位如何?其经济强势可以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2.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图,了解巴西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力资源。

五、人口和城市

   讲解要点:

1.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坐落在巴西高原中部,整座城市如同一架停泊在大地上的巨型飞机。"机头"是由总统府、最高法院和国会大厦组成的三权广场。"机身"是一条长约8千米、宽250米的大道。前半部乳白色的政府大楼对称排列,后半部由教堂、公园、会议中心、商业中心等组成。"机身"两侧伸展出立交公路,沿途呈月牙形排列的居民区和商业网点,如同"机翼"。"机尾"是长途汽车站和仪器仪表、汽车装配等工业区。

  2.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总人口达1.70亿。90%以上的巴西人居住在东部的沿海地带,其中东南部人口尤为稠密。圣保罗是巴西第一大城市,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为了加快内陆地区的开发建设,1960年,巴西政府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高原中部的新城市--巴西利亚。

巴西是一个人种复杂的国家。白种人占一半稍多,混血种人约占40%。巴西也是一个城市人口比重很高的国家。目前,城市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

  活动要点:

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巴西人口分布图,指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结合地图册上的有关资料,了解巴西人种的特点

2.引导学生阅读P90图3-41,找出巴西的主要城市并突出其特点

3.列表比较:

气候

地区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亚马孙平原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巴西高原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板书设计]

    第六节 巴西

三、热带雨林的危机

  四、迅速发展的经济

1.概况:南美洲经济势力最强的国家

2.表现:工业体系完整水平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3.资源:铁矿、水能

五、人口和城市

1.人口分布及构成

2.主要城市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布置作业。

●教学探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