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地理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地理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第1页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课标分析: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本条"标准"目的是了解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可以通过生动的历史事实,深入浅出地作介绍,或使用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条"标准"同上一条"标准"一样,是以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形成为主要目的,认识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注重对世界主要环境问题的系统归纳,加强分析材料并从中归纳出结论的能力训练。

  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此"标准"目的是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并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站在协调人地关系的高度系统学习人类应该怎样行动。落脚点应该在人类行动的层面上,也就是对解决之道的探索。

【教材分析】

  主要从过去、现在、未来即以追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直面环境问题、探索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线索展开教学。目的是通过本章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充分认识到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工业革命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不正确认识,导致人与环境尖锐对立。

  2、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3、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必然。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各历史时期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在学生找材料、分析材料的过程中,锻炼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3、鼓励学生演讲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引发学生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

  4、以讨论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必然。

  2、将"环境观"与"发展观"同一起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人类社会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和全球性特点。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原则。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读图法、分析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生产力的每一次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