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地理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地理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第1页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课标分析:本课程标准在本节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结果,以利于学生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从而培养学生掌握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两种不同农业景观图的对比,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通过教材p43的活动的第1、2题,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具体某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的。通过课本p43活动的第3题,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农业区位的选择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变化较大,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知识点。案例1的目的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业地域的形成,教材中以案例2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为例说明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训练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

  3、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农业区位差异,学会进行区域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

  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3、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区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的形成。

【教学方法】知识讲授、案例分析、问题探究与讨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在前面两章的内容中我们学习了人口和城市的知识,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发展都要求有更多更丰富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这就要依赖农业生产。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最密切,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大,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农业地域的形成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到底有哪些呢?

【板书】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区位的含义

(读图)读教材第42页图3.1"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图3.2"澳大利亚牧场",思考: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为什么不同?(见下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图中信息 引申信息 经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