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地理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地理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第1页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

  1、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2、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课标分析:

  1、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高中阶段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站在协调人地关系的高度系统学习人类应该怎样行动。落脚点应该在人类行动的层面上,也就是对解决之道的探索。

  2、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本条"标准"属情感、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个人在可持续发展中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落实在学生个人行为的变化上。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全册书的最后一节,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本节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中国庞大的人口压力、严重的资源短缺、深刻的环境危机要求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中国21世纪议程》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2、理解个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我国国情,分析、理解我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采取的措施。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际事例来分析人地关系的发展状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组织学生经常收集新闻、影视、图片资料,以我们常发生的新闻事件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最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对以后的发展,更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我国现存的一些问题,协调人地关系,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教学重点】1、结合中国国情,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结合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实例分析循环经济的意义。

【教学难点】我国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必然性和唯一性。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列表比较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通过前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况,了解了它的发展过程,也理解了作为人类的发展,可持续是唯一的选择,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那么,具体到我们国家、我们周围的生产、生活情况又该如何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6.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板书】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承转)那么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又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呢?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这两大问题。

【板书】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