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政治必修一人教版 :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018年高中政治必修一人教版 :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1页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一、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知道我国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2、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懂得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理解我国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的分析,能提高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还要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按劳分配的含义、必然性和意义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然性、主要形式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出经济生活理论。

  2、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推出理论,又用学习的理论来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拆字游戏"幸福"引出幸福与收入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遵循什么制度,从而进入本课的学习。

  明确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由此引出按劳分配的含义、地位,以及多种分配方式中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容。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