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 鲁教版第三单元+第二课+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新课标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1同步教学导学案(全册)
2018--2019学年 鲁教版第三单元+第二课+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新课标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1同步教学导学案(全册)第1页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课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课标要求

(2017版)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江苏课程调整方案

(2018版)   本内容为"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海陆风等现象;"大气水平运动"这一内容不可缺失。 教材分析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在本课编写较好,很详细,难度也适中。

学情分析

  知识学情:学生基本只知道空气受热上升,其余一概不知。对于气压、压强、高低压、气流等概念很模糊。   班级情况:高一(1)至高一(4)班学生基础较弱,本课需耐心讲解。 学习目标 1.人地协调观

2.综合思维 学生能简单画出热力环流的过程图并标注高低压、等压面,并运用本课知识简单解释热岛环流等相关自然现象,找到"绿色生活"理念。 3.区域认知 以"成都""镇江和扬州"为例,让学生了解区域差异,运用本课简单分析热力环流和绿化之间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 学生可以运用示意图,自主学习,并联系现实生活,做到理论指导实践。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板画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重点 1.热力环流示意图 2.风向画法 学习难点 1.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的凹凸方向 2.在较为复杂的风力图上画出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   诵读预热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情,教师可自主的印制一定的诵读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知识。   展示导入   教师自行选取合适的文字、图形、动画等材料,自然导入本课。   预习与填空 一、热力环流

   1.概念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

  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 →近地面和高空存在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

  

  

  (1)A地受热,气流上升,高空形成高气压;B、C两地冷却,气流下沉,高空形成低气压。

  (2)高空:水平方向上,气流从A地流向B、C两地;近地面:A地为低气压,B、C为高气压,气流从B、C流向A地。

  [温馨提示] "热低压、冷高压"仅适用于同一水平面上两地区相比较;不适用于垂直方向上。在垂直方向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气压也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从而形成风。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

  2.受力分析

  

  

  (1)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3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近地面的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F2摩擦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3)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备注与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