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4:3.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学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4:3.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学案第1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记一记

  1.沉淀生成的主要方法有调节pH法和加沉淀剂法。

  2.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3.溶度积"三要素":

  (1)含义:难溶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幂之积。

  (2)影响因素:Ksp只与温度有关。

  (3)意义;Ksp反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力,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sp越小,溶解能力越小。

  4.溶度积规则:

  (1)当Qc>Ksp,有沉淀析出。

  (2)当Qc=Ksp,溶液饱和,沉淀和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3)当Qc

  

  探一探

  1.对于平衡:AgCl(s)Ag+(aq)+Cl(aq),当分别加入固体NaCl和NaBr时,试讨论平衡移动的情况。

  [提示] 加入固体NaCI时,溶液中c(Cl)增大,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加入固体NaBr时,Br-与Ag+生成了更难溶的AgBr,使溶液中c(Ag)减小,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2.同温条件下,Ksp数值越大,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这种认识对吗?

  [提示] 不对,对于同类型物质而言,Ksp数值越大,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如AgCl>AgBr>AgI;而对于不同类型的物质,则不能直接比较,如Ksp(AgCl)=1.8×10-10,Ksp[Mg(OH)2]=1.8×10-11,不能认为Mg(OH)2比AgCl更难溶,需转化为溶解度进行比较。

  3.已知不同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不同。

溶液中被沉淀的离子 Fe3+ Cu2+ 完全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pH ≥3.7 ≥4.4   据信息分析除去CuCl2中的FeCl3应选什么试剂,原理是什么?

[提示] 因FeCl3发生水解反应:Fe3++3H2OFe(OH)3+3H+,故可选择CuO或Cu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