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第1页

20《古诗两首》导学案

学 科: 语 文 年 级: 四年级 课 题: 古诗两首 课 型: 讲 读 课 时: 两课时 时 间: 11月 1 日 主备人: 修改人:   程蓉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学习方法: 预习提示→了解诗文内容→自主、合作、探究→集体交流、讨论→反馈、检测 学习准备:   1、搜集并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1-2首。

  2、预习这两首古诗,了解李白与王维的生平。 预学案: 一、学生根据自学提示预学诗文:

1、轻声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诗句。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 课堂环节 导 案 学 案 我的想法 一、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1、同学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好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2、初读本课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异同。

3、引导先学第一首诗。板书诗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

4、师生互动,了解黄鹤楼:课件展现黄鹤楼雄姿;板画长江图,明确黄鹤楼、广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资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挚友谊的故事。

5、要求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1、学生交流

2、你有什么感想?

3、学生齐读 二、初知诗意,质疑梳疑。 1、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读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或注释了解诗的大意,并激励学生质疑。

4、集体交流。

(1)结合板画弄懂"西辞"的含义,理解"下扬州""孤帆""尽""唯"的意思。

(2)提出疑问,并梳理出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1、学生观察,谈感想

2、认读生字

3、交流:相互示范和指正。

4、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