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例2)》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例2)》教案第1页

  混合运算(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练习十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例2主题图挂图或者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教师用挂图或者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从图中你能读到哪些信息?最后求什么?

  学生可能会获得以下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对于学生回答缺乏一定顺序或者表述不完整的,教师要注重指导,帮助零散获取信息的学生建立一定的顺序,并逐步完整地进行表达。

  教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方法:一是分步列式,二是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三是添加了小括号的综合算式。

  让学生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充分说明和交流。

  (设计意图:例2贴合学生生活实际,数量关系简单,学生也有过学习乘加的经验,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此这个素材是极好的学习资源,教学时进行了充分的运用。同时,有主题图这个直观媒介,学生大多也能比较清楚地阐述自己解决的思路,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作好了铺垫。)

  二、合作交流,初步探索

教师让学生根据黑板上不同的解题方法,充分地说一说每种方法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