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必修2 第4章第13课时 基因的分离规律(Ⅱ) 学案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必修2  第4章第13课时 基因的分离规律(Ⅱ) 学案第1页

第13课时 基因的分离规律(Ⅱ)

[目标导读] 1.分析图4-6,理解对分离规律验证的过程,并通过"模拟性状的分离比"实验加深对分离现象解释的理解。2.结合减数分裂的过程,归纳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3.通过实例,了解表现型、基因型和不完全显性的概念。

[重难点击] 1.对分离规律的验证过程。2.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

一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及模拟性状的分离比

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孟德尔在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之前,对他的假设作了严密的逻辑演绎推理,然后再通过实施实验并统计对比了实验结果和演绎推理的结果,请阅读教材P50~51内容,完成下列思考题。

(1)孟德尔进行演绎推理的起点是 B 。

A.F2出现叶腋花∶茎顶花=3∶1

B.F1产生了A∶a=1∶1的配子

C.遗传因子控制性状,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D.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2)演绎推理:基于上述起点后,孟德尔进行了精彩的演绎推理。他认为若他的假设成立,则让杂种子一代和隐性纯合体杂交,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的种类和比例应为叶腋花∶茎顶花=1∶1。后来,这种杂交被称为测交。请阅读教材并完善下面的演绎推理图解:

(3)试验目的:让F1与隐性类型个体杂交,来测定F1的基因组合。

(4)试验结果:F1×茎顶花→30叶腋花∶34茎顶花≈1∶1。

(5)试验结论

①F1的基因组合为Aa。

②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6)为什么选择隐性类型个体与F1杂交?

答案 因为隐性个体所产生的配子中的基因为隐性,它不会影响F1产生的配子中所含基因的表达,所以测交后代决定于F1所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根据测交后代就可反映出F1产生配子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