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第八单元:调查与记录》教学设计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
北师大版《第八单元:调查与记录》教学设计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1页

《最喜欢的水果(记录调查数据)》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学习目标

  1.借助为联欢会购买的水果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统计调查的必要性,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整理数据的结果。

  2.结合调查数据的记录,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提出简单的决策建议。在解决熟悉的问题中,体会调查与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编写说明

  在上一节课观察他人方法的基础上,本节内容鼓励学生尝试亲历数据收集整理的活动。

  教科书创设了为联欢会购买什么水果的情境,选择了四种水果,让学生体会调查的必要性及其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举办联欢会是学生现实中的活动,在举办联欢会时,也很有可能会遇到要买其他食物、奖品等问题。

  •应该怎么买水果呢?哪一种多买些,哪一种少买些?

  往往一说要买东西,学生就会七嘴八舌,各自有着不同的喜欢对象。应该怎样买水果?哪一种多些,哪一种少些,才能使大家满意呢?这时就需要通过统计调查,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具体如何开展调查,上一节内容已经有所讨论,这里建议的是投票的方法。

  •调查每个人最喜欢的水果,怎么记录调查数据?

学习记录调查数据。投票只是调查的环节之一,把数据收集在一起,怎样记录这些数据呢?教科书安排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记录方式的学习过程。教师唱票,让学生自己记录投票的结果。教科书中给出了四种可能出现的记录情况。第一种,教师念一张票上的内容,学生就记录下相应水果的汉字名称,最终"无序地"写下了教师念到的所有水果的名称。这种方法,虽然记录下了调查的内容,但很难一眼看出调查的结果。第二种,学生觉得写汉字麻烦,记录时分别用四种符号来代替四种水果,但仍然是教师念一个他就记一个,最后用符号记下了教师念到的所有水果的名称符号。这种方式,虽然比第一种方式简洁且记录速度快,但同样不易看出调查的结果。第三种,学生不仅知道用符号来表示记录对象,还知道分类表示,如教师念一个苹果,就在苹果右面画一个l,教师念到的所有苹果,都记录在苹果的后面。这种方式清晰有序,一眼就能让人看出记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