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兰亭集序》教案4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兰亭集序》教案4第1页

《兰亭集序》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文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并介绍作者及《兰亭集序》:

  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请同学介绍一下王羲之。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唐太宗称赞他的书法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行书《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传世书迹除《兰亭集序》外,还有《黄亭经》、《孔侍中帖》。

《兰亭集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风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