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兵车行》教案2
2018-2019学年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兵车行》教案2第1页

兵车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叙事、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2、理解诗人在诗中控诉战争的情感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重点

1、感悟诗人情感起伏的历程并体会作者满腔郁愤的悲痛之情。

2、理解诗中叙事、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难点

感悟诗人情感起伏的历程并体会作者满腔郁愤的悲痛之情。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设计

【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 唐代诗人。字子美。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仕途要求的失败使他能客观地认识统治阶层的腐败,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能体会到人民的疾苦,这两方面截然不同的生活都在杜甫诗中得到反映。天宝十一载以后,他写出《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等不朽的名篇。天宝十四载冬,杜甫探视寄居在奉先的妻子,写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表达了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深情,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概括了社会上尖锐的矛盾,这是他十载长安生活的总结,也标志着唐朝盛世最后的总结。

元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 ......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 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 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

【自主学习】

1、这是一首古体诗,它是侧重于叙事的。它叙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要抓住这件事的几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并说明全文的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唐玄宗天宝年间,唐王朝穷兵黩武。为了和吐蕃继续作战,在长安一带大肆征兵,造成老百姓生离死别的惨痛后果。

本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 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是怨愤的,这是全诗的基调。

2、诗歌展现出哪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我们犹如听到哪些扣人心弦的诉说?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

明确:看到的画面有咸阳桥头悲惨送别图、田亩荒芜健妇犁耕图、青海头上苍苍的白骨。似乎可以听到"行人"的怨言、冤鬼的哭诉。悲惨的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悲切的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感。

3、造成这一切苦难的根源又是什么?

明确:"点行频"(诗眼)是频繁征兵的意思。

【合作探究】

1、 诗中描绘的第一幅图景,你认为哪些字需要重读呢?也就是哪些字表现力最强呢?请谈谈自己的体会。

(1) 一个普通"走"字写出众多"行人"被抓,急促出征,更写出了爹娘妻儿奔走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