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兵车行》教案2
2018-2019学年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兵车行》教案2第2页

依依不舍的情景,不忍亲人离去,惟恐一去成永别的心情。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当时朝廷征召的紧急。

(2)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剑各在腰,"这不是出征的威武之师,而是无可奈何的悲怨之行。本马行人虽然众多,但叠用两个批声之词,"辚辚"、"萧萧"渲染出一种悲凉之意。

(3)"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中国一向重男轻女,可是由于战争,男丁大量死亡,这里百姓却宁愿生女孩,这种反常的心理变化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心灵带来的严重摧残。

5、总结诗歌主旨

我们剖析了"点行频"对百姓带来的从物质生活到精神上的灾难,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诗歌从头到尾都贯穿着哭声,诗人借此批判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罪恶,对劳动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达标检测】

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几个问题。

古风•其三十四  李白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合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 渡泸及五日,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1、给这首诗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2、诗中有三幅色调不同的画面,说说它们各自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3、这首诗跟杜甫的《兵车行》同是反映战争体裁,也表达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反对不义战争的愿望,但这两首诗的风格却有显著的不同

送别场面

征夫控诉 天怒人怨

悲惨生活 "行人但云点行频"、"武皇开边意未已"

一首《兵车行》伴随着隆隆战车、嘶嘶战马碾过了十几个世纪,永远凝固在历史的画廊上。然而,历史虽已成为过去,悲剧却仍在重演,即使在现代社会流血事件仍时有发生。无论是穿越几千年中国历史的惊天血雨,还是笼罩在现代社会的战争阴云,都无法遮挡和平的阳光,和平和发展仍是世界的主流。就让伤痛成为过去,让战争成为记忆,让诗人笔下的"人哭""鬼哭"永远成为历史吧!

人民对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态度是不同的。就唐代来说,在反抗异族入侵的战争中,边防将士曾发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的誓言;在平定国内叛乱,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中,也出现过"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杜甫《新婚别》)那种妻子勉励丈夫努力作战的动人情景。但对于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扩边战争,人民是反对的,所以出现"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的悲惨情景。

(3)"尘埃不见咸阳桥"的"不见"应该重读,因为它写出了那种尘埃漫天,几乎遮蔽咸阳桥的情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当时被征发的人之多,还有送行的人之多。由"不见"两个字我们可以看出这不只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