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第19课:枣儿》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第19课:枣儿》教学设计教案第1页

枣儿

  【学习目标】

   1、 了解掌握有关戏剧文学的知识,体会剧本通过人物动作和表情以及环境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2、 阅读课文,理解"枣儿"的象征意义,讨论剧本的思想内容。

  【学习重点】

  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

  【学习难点】

  理解全剧所运用的象征艺术表现手法 ,理解剧本的思想内容。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孙鸿,为靖江戏剧小品作家。《枣儿》发表于《剧本》1999年第1期,荣获"1999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并囊括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

  2.时代背景:

  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面临着严重的考验。日益强劲的现代化浪潮却无可阻挡地席卷着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迫使许多人不得不放弃他们熟悉的生活。《枣儿》等靖江戏剧小品以呐喊的方式对现代化带来的人性变异和感情淡漠提出了善意的批评,在此基础上又努力唤醒另一种沉睡中的思维,以沟通几代人虽不同却共有的生命体验。

   3、题目解读:

  《枣儿》是一个话剧小品。其剧情是: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了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表露了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4.名家点评:

  那是一个奇特的生命,世代繁衍,生生不息,自在长青,永无衰竭。它涌动着温暖的亲情,张扬着至纯的人性,只奉献不图报,守诚信不扭曲,不为无望而绝望,纵有无奈却无悔。那呼喊发自内心,是根在呼吸,泉在喷涌。那呼喊不只是期盼,更是一种给予,一种天赐--是爹娘赐予儿孙赖以生存的精神维系和生命依托。

那是一片多彩的世界。爹娘的呼喊没有回应,却引导我们去追寻儿孙的脚步。那枣儿不仅给人以活力,更使人思考。它像被插上翅膀可以到处飞舞,便带着一丝惶惑几分躁动飞出田野,飞出村庄,飞出生它养它的地方。终于,他们发现了一片以前不曾相识的新天地,渐惭地又发现了一个以前不曾相识的新自我。人挪活树挪也活,枣儿何处不养人?他们何曾没有听到爹娘的呼喊,正是这呼喊健全着他们的神经,丰满着他们的羽翼,使他们飞得更高更远,直到世界在他们眼里也变成一个村庄,正是这呼喊化作阵阵长风,催发着美丽的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