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安定城楼 教案3
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安定城楼 教案3第1页

 安定城楼

  李商隐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一定鉴赏方法领悟诗人思想感情。

  2、增加学生相关积累。

  二、教学重点:勘破"情"关。以"知人论诗"、"诗中觅情"、"重敲尾联"、"破典而出"为抓手把握诗歌中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朗读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

  2、写作背景

  李商隐于开成三年应考博学宏词科不中,乃回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府治在关内道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回程中的某次登楼感怀。因唐之泾原在隋代为安定郡,故此诗依旧习称"安定城楼"。这时他二十六岁。

  3、看注释,了解典故

  典故一:贾谊垂涕王粲远游

  贾谊,西汉前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少年得志,才华横溢。但后来遭人猜忌排斥,抑郁而死。贾谊从小精通诗书,18岁时就写得一手好文章,在洛阳一带很有名。贾谊发表了著名的《过秦论》,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震动满朝文武。贾谊年纪轻轻就得皇帝赏识,招致小人的嫉妒,又大力提倡改革,得罪权贵,结果上下左右均在文帝面前诽谤他,久而久之,文帝也觉得他人缘不佳,就把他调出京。后来贾谊作了梁怀王刘揖的太傅,梁怀王不慎坠马身亡。贾谊本无责任,但他害怕文帝追究,又追悔自己疏忽,没尽太傅的责任。从此更加郁郁寡欢,哭泣不已。一年后竟伤感过度而死,时年33岁。

  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这里李商隐以两人自比,突出怀才不遇和寄人篱下的感受。

  典故二: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功成后归隐江湖

  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带着西施乘扁舟归隐五湖。

李商隐用此典故,是说自己也想像范蠡那样功成名就之后归隐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