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长安晚秋 教案3
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长安晚秋 教案3第1页

《长安晚秋》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归纳登高诗一般表现的思想感情;

2、分析登高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3、重点赏析《长安晚秋》。

[教学重点]:《长安晚秋》景物描写的层次感以及诗人营造的意境。

[教学难点]:探究登高诗一般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教具使用]:多媒体。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二、学习《长安晚秋》

1、作者简介:见课下注释①,补充:擅长七言律诗,他的七言律诗清圆熟练,颇多佳句。胡震亨谓其"才笔欲横,古五字即窘,而七字能拓。"

2学生默读诗歌,结合课文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这首律诗,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秋天拂晓时,天上的云雾都带着美女靖的寒意,汉家宫殿的周围呈现出深秋的景象。残星几点,群雁从塞外飞来,有人倚楼吹着长笛,由调悠扬婉转。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紫艳之色,静悄悄的,水面的莲花凋零,红衣尽卸。家乡的鲈鱼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却要像钟仪那样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样儿羁留他乡。)

3、内容赏析:

首联:总览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漂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

思考:"凄冷"二字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中"凄冷"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写仰观。晨曦初见西半上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笛声悠扬、哀婉。是喟叹人生如晨星的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呢?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