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1 第一章第三节 生命的基础——蛋白质(第1课时)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1 第一章第三节 生命的基础——蛋白质(第1课时) 教案第1页

课题名称:第三节 生命的基础--蛋白质(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蛋白质的组成、存在、性质及水解产物。

  2、说出蛋白质的盐析、变性、颜色反应条件及现象。 重难点   重点:蛋白质性质特点。

  

  难点:蛋白质的盐析、变性、颜色反应条件及现象。 教学

资源   教材、练习册、多媒体课件

方法与手段 对比法、提问引导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问题

设计 1、 如何鉴别蛋白质和纤维素?

2、 蛋白质的变性条件是什么?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新课 上世纪,日本实行了一个十年计划,所有中小学生每人每天一杯牛奶,这个计划整整实行了十年之久。为什么要喝牛奶呢?这个计划实行之后,日本的国民体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喝牛奶是补充了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节的内容-------蛋白质。

倾听

回答:喝牛奶就是为了补充蛋白质。 目标

引领 解读目标要点 齐读目标 任务

导学 回顾:蛋白质的水解产物。   相互讨论,得出结论:氨基酸。 课堂

活动1 提问: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阅读课本,找出相应的内容回答问题。 课堂

活动2 解读蛋白质的三个性质。 阅读课本,用笔划下相应的内容。 课堂

评价 完成P18的习题第三题。要求学生说出每一个选项所发生的性质。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小结与反思 蛋白质的性质:

1、 盐析

条件:加入无机盐(如硫酸铵或硫酸钠)。

这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盐析后的蛋白质还具有活性。

常用这个性质来分离和提纯蛋白质。

2、 变性

变性条件:高温、强酸、强碱、重金属等。

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变性后的蛋白质没有活性。

常用这个性质来消菌杀毒或保存尸体标本。

3、 颜色反应

条件:浓硝酸

现象:变黄

常用来鉴别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