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3.化学平衡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3.化学平衡 学案第1页

互动课堂

疏导引导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科学研究表明,不少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即正向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和逆向反应(生成物反应物)都能同时进行。有些反应的可逆性很小,如Ag++Cl-====AgCl↓,我们只是视作"不可逆"而已(AgCl在溶液中仍有极微量的电离:AgCl====Ag++Cl-)。

(1)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要用""代替"===="作为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SO2+H2OH2SO3。

(2)可逆反应的特点:①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进行的两个化学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共存。两个化学反应构成了一个对立的统一体。②符号""两边的物质互为反应物、生成物。③在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如亚硫酸溶液中还有H2O、SO2和H2SO3等分子。

二、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和方法

1.定义: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即各物质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1)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注意:指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对不同的物质可以采用"异方向,量相当"来判断。

(2)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物质的量、温度、颜色等为一定值,反过来,也可以据此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当对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判断其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还会遇到一些与两个主要特征相关的新问题。

三、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1.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或浓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夏特列原理是对条件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总述,要特别注意对"减弱这种改变" 正确理解,其中的"减弱"不等于"消除",更不是"扭转",具体可如下理解:

(1)若将体系温度从50 ℃升高到80 ℃,则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则体系的温度降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时50 ℃<t<80 ℃。

(2)若对体系N2(g)+3H2(g) 2NH3(g)加压,例如从30 MPa加压到60 MPa,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移动的结果使体系的压强减小,达到新的平衡时30 MPa<p<60 MPa。

(3)若增大平衡体系Fe3++3SCN-Fe(SCN)3中Fe3+的浓度,例如由0.01 mol·L-1增至0.02 mol·L-1,则在新平衡状态下,0.01 mol·L-1<c(Fe3+)<0.02 mol·L-1。

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判断"改变一个条件"时平衡移动的方向。若同时改变影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