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必修2)
历史: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必修2)第1页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

【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知识结构】

条件: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过渡时期:新中国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中 核心内容--"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

国 社会主义工 指导:过渡时 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社 业化的开端 期总路线 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会

主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化

义 时间:1953-1957年

经 内容:集中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交通、轻、农、

济 商业;有步骤的进行三大改造

建 实施:一五计划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重、轻、农的关系

设 成果:"一五计划"成果图(第92页)

的 意义: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

曲 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折 目的:为适应国家工业化的 ,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发 农业改造过程:初级社(特征: 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到高级社

展 三大改造 手工业过程跟农业大体相似(第92页)

途径:国家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 过程:初级国家资本主义 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工商业 创举:和平赎买

时间:1956年

八大 内容: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当前的主要任务(第93页)

作用: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

经济建设的 表现: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成就与教训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

左倾错误 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核心内容

是"调整"--调整工农业和轻重工业的比例和经济发展速度

纠"左"举措 结果: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实质;纠正"左"倾错误

时间: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 原因:"左"倾错误恶性膨胀的结果

表现:严重干扰和破坏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