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第三章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学案(1)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第三章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学案(1)第1页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学习目标] 1.说出群落演替的类型。2.描述群落的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过程。3.了解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方式一 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有关群落演替图片。

提出问题:大火之后的公园土地上的种群有什么变化?如何一步一步地变回森林?

学生回答:大火后的土地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不同的植被,由低级到高级,生物的种群一个替代另一个,最后成为森林。

教师总结:群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是不断变化的,如果群落结构受到干扰,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这种现象就叫做演替。

提问:通过预习,大家讨论回答演替的种类有哪些?

学生回答: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问题导入:既然群落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演替,那么演替如何进行?

展示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图解,学生讨论回答初生演替的过程。

方式二 创设情境:教师播放"黄土高原的历史变迁"资料。

并组织学生观察讨论:

(1)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什么原因使黄土高原从6 000年前的伊甸园变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荒山秃岭?

(2)这样的荒山秃岭千百年后会形成茂密郁葱的森林吗?

学生讨论回答:

(1)由于地质原因,外加人类的乱砍乱伐,导致黄土高原植被减少,失去原来的森林。

(2)如果条件合适的话,也有可能恢复成森林。

教师:多媒体展示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的资料。

提出问题:裸露的岩石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初生演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