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选修1-1 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案(3)
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选修1-1 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案(3)第1页

 课题名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有害也有益:闪电产生的高温促使空气中的氧和氮化合成氮氧化物,随雨水降至地面,成为天然的氮肥。闪电产生的臭氧留在大气层中,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引出"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1、 静电的应用:

例:静电除尘装置、静电喷漆装置

2、 静电的防止(防雷知识):

1)雷雨天,碰到断了的电线千万不要去碰;

2)发生雷电时,尽可能地关闭各类家用电器,并拔掉电源插头,以防雷电从电源线入侵;

3)打雷时不要开窗户,不要把头或手伸出户外,更不要用手触摸窗户的金属架;

4)雷电交加时,勿打手机或有线电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一些静电现象和避雷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适应自然,建立人类必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认识。 【导学流程】

(一)放电现象

介绍常见的几种放电现象:火花放电、接地放电

(二)雷电和避雷

1、 尖端放电

通过演示实验表明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突出的位置,电荷比较密集;平坦的位置,电荷比较稀疏。引出避雷针的原理--尖端放电。

2、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通过模拟避雷针作用的实验装置,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尖端更容易发生放电现象。解释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解释应县木塔的避雷原理和湖北武当山主峰天柱峰上的"雷火炼殿"奇观。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