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鲁科版必修1 5.3力的平衡 第1课时 教案
2017-2018学年鲁科版必修1   5.3力的平衡   第1课时   教案第1页

《力的平衡》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的概念

2)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

3)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能力目标:

1)通过课堂小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物体的平衡条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课堂练习,训练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及应用

3.情感目标:

  通过互相交流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通过先从实验探究,再从理论上总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然后再应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验、实际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的概念

  2.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

  3.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投影多媒体图片:马踏飞燕,悬空寺,飞行中的飞机等

设问: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

(二)、新课教学

  1.(板书)一、物体的平衡状态

  (引导学生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并回答)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设问: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

  (学生回答)不受任何外力或受到两个平衡力

  设问:如果物体在互成角度的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三力的大小、方向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场景二:课堂演示实验:

  老师将三条绳子系在一个节上,请三位同学上前分别拉住三条绳索,互成角度地拉绳节。师问:如何描述绳节受到三个力的方向?

生答:绳节受到三个力为沿绳方向,只要观察绳子的方向即可。

师问:这三个力方向间有什么关系?

生1答:不在同一直线上。生2答:不在同一侧。......

师问:三个力会共面吗?

(学生七嘴八舌,没有统一意见)

此时,老师将一片白木板贴近绳节,任意调整三条绳索的方向,学生顿时恍然:如果物体在互成角度的三个力共点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三力必共面。

点评:实验观察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的基本能力之一,如何在教学中步步引导,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并带动能力的提升,值得我们更多的尝试与探索。此段教学老师在演示同时,语言引导步步深入,诱发学生更细致观察;当学生观察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