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第3页

  明朝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明太祖为巩固统治而加强君主专制;

  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二)内阁的创立

史料展示:《明史》卷72《职官志》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

建文中,改大学士为学士。

  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指编修、检讨、侍讲、侍读等翰林院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仁宗以杨士奇、杨荣东宫(太子宫府)旧臣,升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阁职渐崇。......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问:内阁制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顾问。

  废丞相解决了君相矛盾,但"政皆独断"却又造成政务从集于一身的矛盾。据统计,洪武十七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于是,洪武十五年仿宋制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殿阁大学士,由文人充任,批阅奏章,以备顾问。但明太祖仍亲自主持政务,殿阁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

2、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永乐初年,选拔翰林院官员五至七人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由于文渊阁在宫内,故称"内阁"。

3、明宣宗及以后,内阁的权力日增,地位日高,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兼决策机构。

宣德初年,内阁获得票拟权,英宗时票拟制度化。(看《历史纵横》了解相关概念 )

探究:学习教材第18页的"学思之窗",探究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宰相吗?如果不是,二者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