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第2页

 其实,这个官职不叫"宰相",严格地讲,应该叫"丞相"。如秦汉的丞相,唐宋的门下、中书、尚书三省的长官。

 "宰相"一词在古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呢?

"宰"意为主宰,"相"意为辅佐。"宰相"就是辅佐皇帝、统领百官的人。

问:宰相制度是什么时候确立的?

答:秦朝

问: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对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作用?

答: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积极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消极作用: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

相权的存在制约了皇权的集中和君主专制的加强。为了解决这对矛盾,明清的皇帝各用了一套什么措施呢?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简介明朝建立的概况,让学生对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背景有所了解。

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地方设行中书省管理军政事务。

明太祖时期对地方和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改革,不断加强君主专制。

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探究:明太祖采用什么措施加强君主专制的?

1、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 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2、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集中央权力于皇帝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集》昔秦皇去封建、异三公,以天下诸国合为郡县,朝廷设上、次二相,出纳君命,总理百僚之后,臣张君之威福,乱自秦起,宰相权重,指鹿为马。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

探究: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