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2.2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2.2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设计说明;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此,这三道复习题都是选取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能为学习新知识起铺垫作用。

 2.、 设置悬念,引入新课

  如果把复习题中第2题的三个图形从对角线剪开得出三个三角形,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 动手动脑,探索新知

 1、 数方格求面积

  指导学生看教科书15页,

  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同桌对答案。

  教师放投影显示方格图,指名回答。

  小结:刚才我们数方格时,不满整格的可以算半格。

  启发:刚才大家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既费时又费力,并不容易求得准确,我们能不能象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一样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求面积呢?

2、指导实验,观察、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根据学生准备的学具,要求学生拿出其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提问: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②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③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带着问题逐个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总结。

3. 小组合作: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进行拼摆。讨论上面三个问题。

交流汇报,教师投影显示拼摆过程边讲边演示。(两个锐角三角形重叠位置,接着旋转、平移,就出现一个平行四边形)。

  归纳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设计说明:这个教学环节生动、具体形象,感染力强,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式来源的理解。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主动的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总结,使学生非常容易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4: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