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商山早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商山早行》教案教学设计第5页

一、 学以致用

  题大庾(yǔ)岭北驿 唐 宋之问

  阳月⑴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⑵,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⑶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⑷。[1]

注释:

  ⑴阳月:阴历十月。

  ⑵"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殊未已:远远没有停止。殊,还。

  ⑶瘴(zhàng):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⑷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

1、 本诗后两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虚实结合(2分)

颈联实写,写诗人贬谪途中所见景色:江潮初落水面静寂,林间迷蒙瘴气缭绕。(1分)

尾联虚写,写诗人的想象:明晨再望故乡,虽不见故乡但岭上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1分)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被流放的忧伤和思乡的愁苦。(1分)

2.这首诗在抒发感情方面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对有特色的一种手法做简要赏析。(5分)

①借景抒情。诗人借"南飞雁"、"陇头梅",将对故乡的思念的感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中,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②对比。北雁南飞至此回与"我行殊 未已"相对比,把诗人思乡的忧伤、哀怨、痛苦表现得更加深切。

   ③反衬。以"江静"、潮落反衬诗人哀怨痛苦、无一刻宁静的内心世界,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 氛,使诗人悲苦的心情更加深切。

④虚实结合。诗歌前三联写的途中所见所感,是实写;最后一联是虚写,虚拟了一段情景来描绘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这样,虚实 结合,凄切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