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二(浙江专用):专题三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二(浙江专用):专题三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第2页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建立--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

(1)内容: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①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②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意义

①这个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②推进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2.完善--中共十五大

(1)召开:1997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提出新论断。

(3)意义:十五大作出的重要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3.改革开放30年的总体成就: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易混易错]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只是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计划经济体制是行政手段配置;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配置方式。社会性质不是区分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标准。

[概念阐释] 经济体制改革

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在中国,其基本目标是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主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必要性

史料 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过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