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四十: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四十: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第3页

[重点探究]

1.泛珠三角的发展

泛珠三角包括:泛珠三角区域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①区域合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区域合作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的大市场。②有利于发挥区域内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整合,建立共生共赢的经济体系。

③区域合作是落实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④"泛珠三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并且在不同体制框架下实现的区域组合,区域内互补性很强,加强合作将给区域内各个地区和城市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

①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模式结构比较合理。不同等级的城市有其不同的定位,能够实现各级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

②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扩散其他城市;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以广州和深圳作为区域中心。长江三角洲是单核模型,而珠三角是双核模式(其实我国大部分省都是,例如山东的济南和青岛,福建的福州和厦门等。)

③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是靠上海对外扩散而不断发展的。各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上海,一是上海所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盛誉中外的城市品牌和年均增长始终保持二位数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可为长三角周边地区的联动带来众多的经济实惠和创造巨大的发展商机;二是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扩散、示范和带动的核心作用与服务作用,从而形成以上海为技术龙头,带动周围其他地区的经济共同发展。

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塘城市群其实无论在科技、文化、制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所在,要根据各城市的特点,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关键是突出长三角的窗口示范性,京津塘的高科技性,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

3、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