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四十: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四十: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第2页

优势 ① 资源丰富②政策优势③ 优势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 调整时期 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②恰逢世界经济 、

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如 加工工厂等 高新技术产业

如 产业 特点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 原因 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

的 相对较低 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

② 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影响 ①带来的 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②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靠 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②城市的 迅速扩大。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四、问题与对策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 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

问题 对策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⑴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⑵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 转变为 ,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 的阻隔, 范围较小,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 的动力正在减弱。 1.产业结构调整

⑴以产业基础较好的 市为基地,发展 、钢铁、 、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 (图4.26),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①城市 、 与管理严重滞后

②城市 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 ,城市 下降。

③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 、教育和 等一系列问题," "的现象普遍。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在积极努力,加强 与合作,构建以 、 、 为核心的 城市群。

(目前该地区的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另外该地区各城市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也逐步趋同,使得该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逐步减弱。)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交通、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三废"排放量大,但是处理量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1)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全国 中心之一;(2)水污染严重," "缺水问题突出;(3)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4)耕地锐减, 下降;(5) 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3.加强规划与管理

⑴该地区各城市制定了 ,加强了 、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 的治理。

⑵对于外来人口加强管理,①要求企业依法办理招工备案手续,依法签订 ,对私招滥雇的企业加大查处力度;②出台一系列的 ,保障外来员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