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学案:《阿房宫赋》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学案:《阿房宫赋》 Word版含解析第4页

  "兀""出"两字,力重千钧,自不待言。而从"兀"到"出"的过程,更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

  1)体现了秦始皇的极度骄奢

  为何言"蜀山",不言"秦陇"之山?

  因为举蜀山,就包含了秦陇之山。由蜀山到关中,要经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凭借人力运送巨大的木料异常艰难。如果要取材蜀山,一定是秦陇的树木已经被砍伐一空。直到蜀山不剩一木,阿房宫方才建成。则可以看出阿房宫多么宏大,秦始皇多么骄奢。

  2)耗费材料众多

  建筑需用材料众多,为何单举木料?

  举木料以概其他建筑材料。所需的木料既如此众多,可以想象其他的建筑材料需要多少了。

  3)耗用人力繁多

  举砍伐、运送木料以概其他工程。而从木材及其他一切建筑材料的砍伐、加工、运送,直到合拢、建成"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都是役使人民的结果。这中间榨取了多少人民的血汗,葬送了多少人民的生命,也是可以想见的。

  4)秦始皇将蹈六王的覆辙

  "六王"既以"不爱其人"而覆亡,秦始皇又将自己的淫乐建筑在人民的苦难之上。那么,从"六王"的已"毕",很可以预见秦的将"毕"。

  3.寓褒贬于其中

   "六王"为什么会"毕"?"四海"为什么能"一"?一亡一兴,关键何在?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六王骄奢淫逸、不惜民力,导致灭亡。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再看"六王毕,四海一",就不能不惊佩那个"毕"字用得好。

   "六王毕"抑六国,是为了写秦国灭亡之原因,言在此而意在彼;"四海一"扬秦国,实际是为抑秦国蓄势。这两句是一抑一扬。而扬秦,又是为更有力地抑秦蓄势。秦统一四海之后,如果吸取"六王"的教训,"复爱六国之人",就不会那么迅速地被"族灭"。

体物:阿房宫的规模

  总写--广、高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上句言其广,下句言其高;"压"有千钧之重压在秦的土地上,也如千钧重担压在秦之百姓身上;既写建筑,又写暴政。

  铺写--广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阿房宫其气势如虹、绵延不绝一直通向咸阳。但它最终未建成,即使全建成也没有三百余里之广。

  杜牧为何不顾史实,如此叙写?

  杜牧如此写,就是想利用想像和夸张的用意,借历史题材以警戒当时的荒淫君主。本文不是历史著作,是文艺作品。如果把它看成历史著作据以考证阿房宫的规模,评论秦始皇的功过,那就错了。

  宏伟瑰丽--建筑角度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啄"并不呆板,富于动感,是极富创造性的说法;"抱"写建筑与地面贴合紧密,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