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案第2页

  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第三个层次是沿海经济开放区。第四个层次是内地。

  (3)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核心素养聚焦

  1.应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如比较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和现代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地区都在东南沿海及长三角地区,同时总结具有共性的原因各是什么。

  2.课文中关于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浦东开发开放前后的巨大差异等,非常有限,也相对抽象,可利用网络图片及其介绍,增强感性认识和体会。

  3.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4.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

5.对"为什么最早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被迫开放的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今天我们又主动开放,与世界市场接轨,如何正确看待中国这两次融入世界市场?"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及特点;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并进行概括、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言描述,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掌握改革开放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合作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理解改革开放的内涵,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开放的意识;培养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与时俱进。

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教学难点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述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思路 对外开放 势在必行(探讨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

  开拓创新 硕果累累(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循序渐进 继往开来(对外开放的体系和特点)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式导入

  播放《经济改革30年之全集》录像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对外开放对历史发展的巨大影响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本课的学习热情。 进入新课讲授。

  (二)新课讲授

  一、对外开放 势在必行(板书)

活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