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部编版《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教学设计
九上语文部编版《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教学设计第4页

  【环境描写】

  3.本文中对环境的描写不多,但每一处都有着其独特的作用。试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赏析其作用。

  明确:①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描写了海上轻快明丽的景色,烘托出菲利普一家人欢快的心情。

  ②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对照。"紫色的阴影"语意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也象征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

  

  巧设悬念

  讨论:我们一看到这篇小说,马上被它吸引,并急于读完,这关键在于小说设置了悬念,你能不能找出文中的悬念,并做适当分析?

  如:开端部分,菲利普一家人为什么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曾是灾星的于勒,现在为什么却成了他们的福音?他们极其美妙的梦境是否得以实现?

  

  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的主题的?

  明确:这篇小说使我们走进了19世纪的法国社会,去体验当时法国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小说描写的是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动勾勒出了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市民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势利、自私、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作品的主题可以理解为:①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于勒被弃的遭遇都是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社会的缩影。恰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现代的资产阶级家庭是建筑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是建筑在资本上面,建筑在私人发财上面的。"②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作品中的菲利普是一个既可鄙又可怜的形象。他们挣扎在社会的底层,因为于勒的恶行,将一家人的生活拖累到贫困中不能自拔。生活的艰辛,导致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摆脱生活窘迫的唯一救命稻草,可现实是他们遇见了无脸归来的穷困潦倒的于勒。面对无奈的现实,他们的选择无疑是艰难的。势利,作为人类普遍的劣习和商品社会必然会衍生的生活现象,是超越时代、地域的。

  【学法指导】

  如何把握小说主旨?

  ①揣摩文眼信息。②感知艺术形象。③把握情感线索。④体悟创作意图。

  

  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试着说一说。

  明确:在父亲不经意间转头时,他的眼睛定住了,放出异样的光。原来他看见斜对面的几个打扮入时的男子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一个人,只见这个人衣着光鲜,正笑盈盈地对身边的人兴高采烈地讲着什么。"于勒!"父亲喃喃地说。父亲真想跑过去,攥住这个人的手,说"于勒,我可想死你了",但他担心过于冒失,认错人会很尴尬。他来到母亲面前,低声说:"真奇怪!这位有钱人怎么这么像我的弟弟于勒?"母亲兴奋地跳了起来,尖着嗓子喊:"在哪?"父亲指给她看,她一看,说:"我看是!"于是下意识地理了理头发,兴奋地说:"你怎么不去相认呢?"于是一家人手忙脚乱一番,准备前去认亲......

二、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