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部编版《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教学设计
九上语文部编版《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发展)

  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不料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技巧)

  

  【分析于勒形象】

  1.小说从哪些不同侧面勾勒出了于勒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1)第6段,传说的于勒:品行不好,挥霍钱财。

  (2)第10段,信中的于勒:希望回报家人,渴望亲情,不愿家人为他担心。

  (3)第33段,船长谈于勒:沦为穷水手,无颜见家人,不愿再次成为家人负担。

  (4)第42段,"我"眼中的于勒:衰老,愁苦,疲惫,让人同情和怜悯。

  2.你能否在这些材料中发现一个真实的于勒?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评价于勒?作者塑造于勒这一形象的作用有哪些?

  明确:于勒年轻时有挥霍钱财的恶习,是应当谴责的。然而,被亲人赶出家门漂泊海外的于勒心中仍然保存着对家人的牵挂和希望回报家人、不愿家人为他担心的亲情,这又是他善良可贵的品质。

  纵观于勒的一生,他经历了家人的唾弃及海外的漂泊。海外漂泊的过程中,他虽有一时的成功,然而终究又不可挽回地沦为一个衰老穷苦的水手。从这一点上看,于勒是人生的失败者,他的一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出艰苦挣扎的小人物的悲剧。总的来说,于勒虽然有较大的缺陷,然而他善良的本性和坎坷的命运却是值得我们同情的。

  小说紧紧围绕着于勒的命运展开,他起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分析菲利普形象】

  3.于勒虽曾是浪子,但终究是菲利普先生的亲兄弟。那么菲利普夫妇是如何对待这位兄弟的呢?请画出表现菲利普对于勒态度的句子,概括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

  明确:于勒无钱:骂--赶走;

  于勒发财:赞--盼望;

  于勒落魄:骂--不认。

  4.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态度中,你认为菲利普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又有哪些作用?

  明确:只认金钱不认亲兄弟--可恶;金钱至上--可鄙。

  作者通过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5.文章还有哪些语句能够体现出作者对菲利普夫妇讽刺的态度?

  明确:①"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揭示了菲利普附庸风雅的庸俗心理,表现了他想进入上流社会的性格特征。

  ②"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菲利普神态异常,说话语无伦次,生动地描写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

  ③"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菲利普夫人自私、势利、刻薄、泼辣的个性展露无遗。

  【分析"我"的形象】

  6."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我"是一个涉世未深、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少年。"我"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①"我"是本文的叙事线索。文章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组织材料,构筑全文。②"我"是菲利普夫妇丑恶灵魂的见证人,同时"我"的行为的"纯真"又衬托出了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