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教案第5页

  程,解答例题经过了哪几步,运用了哪些策略?

  指出: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了解条件和问题,弄清题意;之后就要分析数量间的联系,确定怎样解决;然后按照确定的过程列式解决,求出结果;最后还要检验结果,写出答案。在解决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时,要能灵活运用策略,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或者把两种策略结合起来分析。

  【设计说明:例题教学的重点,要让学生一方面领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综合地、灵活地运用策略,另一方面感受、归纳解决问题的步骤,其中归纳解决问题步骤是学习的难点。同时让学生学习有条理地、对应地摘录、整理条件,体会整理条件的不同方法和作用,这是本节课审题方法上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学时首先启发学生在初步了解题意的基础上整理条件,具体安排上突出整理结果与不同整理方法的交流,让学生感受整理条件通常需要对应排列、能体现数量的联系、有利于分析,初步学会整理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整理的条件分析、解答,具体教学上一方面注意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说明解决例题过程中依次做的什么并板书出来,渗透解决问题的步骤,使学生获得初步体会,以便后面的归纳、概括;另一方面重点交流根据数量关系"可以用什么策略,怎样找到先求什么、再怎样算"的思路,让学生感受可以用不同策略分析问题、找到解题方案,初步感受可以综合、灵活地运用不同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路。】

  2.完成"想一想",加深认识。

  (1)解答"想一想"。

  呈现问题: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引导:现在我们把问题变成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请大家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会用到哪些条件,可以怎样想,应该怎样解答?同桌互相讨论-下。

交流: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要先求什么、再怎样算出结果?还可以怎样想?(引导用不同策略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