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2页

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3、 引导学生交流读书质疑的发现,并结合收集的相关资料和对课文的深刻理解,结组讨论,合作解决。

(分组学习的关键体现在"合作"上,充分地让学生相互讨论、启发、帮助,更重要的是这种"合作"是在学生个体充分"自主质疑"的基础上进行的,扎实高效。)

4、 研讨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重新调整教学,以"学"定教,使主导与主体有机结合。)

三、再读感悟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练习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脚步 ( )的喊声 ( )的态度

( )的眼光 啧啧的( ) 出神的( )

2、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3、 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板书:

1、 留守北京

十六年前的回忆 2、 不幸被捕

3、 法庭斗争

4、 被害之后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表现,深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及其好处。

3、 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回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采用自由交流的方式,交流上节学习的收获。

二、引发研讨,深读悟情。

1、 投影出示思考题:

(1) 你认为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 作者的心理有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问题设计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学生对课文稿有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发研讨,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课文稿内容,进而深刻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 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学生从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研究。

(深化理解认识,开放学习内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三、汇报交流,升华情感。

1、 投影出示。

(1) 李大钊是个( )的人,因为( )。

(2) "我"感到( ),因为( )。

(问题设计便于规范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根据研讨的问题,自主选择习题。第一个问题也可能引导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进行创意表达。)

2、 师小结:激情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