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学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学案第5页

[重难突破·拓展提升]

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

赫鲁晓

夫改革 勃列日涅

夫改革 戈尔巴乔

夫改革 异 侧重

点 农业 工业 前期是经济领域,后期是政治领域 结果 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后失败 失败 失败

原因 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 进行根本性改革,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同 ①目的: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③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    [对点演练]

1.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深入,这表现在(  )

A.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C.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框架

D.一定程度上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

【解析】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的原则和框架,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A、C两项错误;B项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相对赫鲁晓夫改革是一种进步。

【答案】D

2. 二战后苏联改革的不足之处及经验教训

(1)不足之处: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有利于推动对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的改革,但也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增添改革的阻力;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做法,忽视了对经济困难的充分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转向政治体制的改革进展太快,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

(2)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处理好政策、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