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学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学案第3页

[细微点拨]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领域,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重点在工业领域。

  [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材料: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

[讲史料]

划线部分说明军事工业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

[用史料]

材料反映了勃列日涅夫改革存在什么问题?

提示:材料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导致苏联人民生活水平落后。

知识点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

  [自主学习]

1.背景

(1)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

(2)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在经济、政治领域进行改革。

2.内容: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1)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2)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了所有制结构。

(3)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并出现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

(4)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3.局限

(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2)仍优先发展重工业。

(3)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效果的情况下,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

4.结果:最终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细微点拨]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不足及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