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年级上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的教案
人教版 七年级上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的教案第2页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1.结合下图分析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铭文、钟鼎文)→篆书→隶书→楷书繁体→简体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结合材料"常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及《屈原像》, 讲述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分析诗歌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情感?

五、反思总结,能力提升:

  利用歌诀小结本课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甲骨文最早,文字始商朝。

         铭文和大篆,竹帛也发展。

         日月食夏商历,一年24节气。

         扁鹊真神奇,编钟最珍贵。

         屈原大诗人,《离骚》爱国情。

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一):知识再现:

  1、我国历法完备于( )朝。( )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2、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是( ),屈原的代表作是( )。

3、春秋战国盛行(" "),反映我国古代音乐的较高水平,最珍贵的钟鼓乐器是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