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四 望海潮(东南形胜) 教案2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四 望海潮(东南形胜) 教案2第3页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三)描述意境,学习点染艺术。【板书:点染 】

  1.解释"点染"。

  词(主要是慢词)中的所谓"点染",就是说,根据主题与艺术表现的需要,有的地方应予点明,有的地方则需要加以渲染。"点"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相互配合,里互外应,便造成强大的攻势,表现鲜明的情志,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点染"很像议论文中的总说与分说,"点"是总提,"染"是分说;"点"是中锋突进,"染"是侧翼包抄。光有"点",无法感动别人;光有"染",也很难使景物具有感情的光彩。

  2.《望海潮》运用了点染手法,请加以说明。

  ①形胜--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②都会--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③繁华--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④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四、思考·领悟

  有人说柳永的《望海潮》是投赠之作。这一词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这就使得这首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你同意这个看法吗?为什么?【讨论】【主旨的多元解读】

  意见一 词的结尾格调不高,冲淡了这里的诗情画意,难怪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评价柳永"格固不高"。(《教参》的看法)

意见二 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和艳羡之情。词的结尾写到的一个地方官吏的形象,和词中描写的"钓叟莲娃"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美丽壮观的景象,繁荣富足的生活,不仅生于斯长于斯的普通百姓安居乐业,纵使盼望或即将进入中枢的地方官吏也流连忘返。"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不过从侧面衬托了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