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学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学案)第2页

 一、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

  材料一: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材料二: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请回答:

  (1)曾经的敌人处于同一块墓碑的两面,这种现象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

  (2)麦哲伦船队实现环球航行以前,人类航海史上还有哪些远航活动?

  (3)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此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航路开辟的认识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8.4•浙江高考•18)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5·上海单科·1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  )

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圈地运动的发生

D. 宗教改革的发端

  

  

  3.(2014·天津文综·3)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4.(2017•北京高考•21)图9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 REPERTA)。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5.(2013·江苏单科·14)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6.(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课后案--应用拓展·能力提升

1. "不论是谁,如果你们希望了解人类各种族的不同,了解世界各地区的差异,请读一读或听人念这本书吧!在这本书中,正如马可•波罗所叙述的那样,我们条理分明地记下了东方各大地区......的所有伟大而又奇特的事物。"这一宣传(  )

A.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B.迅速瓦解了西欧封建制度

C.成为西、葡开辟新航路的极大动力 D.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 加亚尔等在《欧洲史》中说:"这次航行是航海家的双重胜利,因为他克服了形形色色的自然障碍与人为的障碍。在这次壮举以后,人们更清楚地了解海洋与大陆的分布状况,能够更精确地确定地球的形状和体积。"这位航海家最有可能是(  )

                    

A.迪亚士 B.麦哲伦 C.哥伦布 D.达•伽马

3. 15 世纪,在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的支持和鼓励下,亨利王子创办了专门的水手航海学校,从1418 年开始步步推进沿西非海岸的探险活动。1487 年迪亚士绕过非洲好望角,10 年后达·伽马继续向东航行抵达印度。葡萄牙的航海活动(  )

①是国家支持的航海殖民活动 ②为葡萄牙带来巨大的商业利润

③推动了葡萄牙工业的迅速发展 ④体现了人类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有学者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哥伦布大交换",认为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也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从这个角度来看,下列哪项不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的影响(  )

A.给美洲带来了新的疾病 B.使美洲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

C.改变了美洲人的生活方式 D.给美洲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5.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但是,这对于印第安人则意味着(  )

A."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B."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C."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 D."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6. 从1405到1433年,郑和率舰队七下西洋,在他第一次航海87年后,西方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也相继开始。郑和去世之后中国的航海活动就此终结,而西方的航海活动却方兴未艾。出现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制度和文化的不同 B.参与者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同

C.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D.领导者和航海家的目的不同

7. 在西欧,"小麦的价格从十六世纪初到世纪中未有上升,而在世纪末却涨到了四倍于世纪中的价格"。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风调雨顺农业获得大丰收 B.贵金属大量输入冲击市场

C.机械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 D.圈地运动推动农业的革新

8."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  )

A.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 B.各地联系逐步加强

C.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 D.逐渐走向政治一体化

9.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居民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一项是(  )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