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5课开辟新航路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5课开辟新航路 教案第2页



不同之处 背景 明朝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 目的 政治目的:宣扬──加强──满足 经济目的:海外殖民,掠夺财富,进行原始资本积累。

特点 时间早: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达·伽马、麦哲伦和哥伦布的航海早半个世纪;规模大;次数多: 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内容是封建国家朝贡性的贸易,形式是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 西欧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是掠夺性的贸易。

影响

后果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的伟大壮举,极大地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其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违背了经济规律,对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未产生直接作用,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西欧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导致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开始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形成差异原因

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的航海 建立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兴起的基础之上

相同之处 它们都是在封建国家的支持下进行的,航海家们也都具有勇于探索,不断开拓的精神。均开辟了数条重要的航路,均历尽艰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两者均在前人的基础上获得了成功。启示:在规模和航海次数方面,外国与中国是无法比较的。这说明中国人民有足够的能力和胆略征服海洋。发展对外关系必须适应经济发展规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   3.关于哥伦布的评价

  哥伦布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研究者对于史料的解释也千差万别。数百年来,人们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动机,怀着不同的情感和心态,对哥伦布及其事业褒贬毁誉者皆有之。因为他在发现美洲、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同时,对美洲的印第安人进行血腥的屠杀和掠夺。所以,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评价哥伦布,结论是明显不同的。不过,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该将哥伦布的航行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是哥伦布打破了东西两半球的孤立状态,使全球联成一体,永不分离,彼此交往,相互依存,使人类历史开始具有了全球性的规模,从而开创了近代人类文明的崭新时代,这也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其他先期到达美洲者的最大区别之一。当然,哥伦布在殖民地进行的不义战争和掠卖印第安人为奴隶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必须以事实为根据,把哥伦布死后西班牙对拉美殖民侵略的暴行,同哥伦布本人的活动区别开来。

  4."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内涵理解

  (1)商业革命,首先是指欧洲市场的变革,这一方面是说市场扩大,欧、亚、非、美四大陆间市场联系的形成和加强;另一方面也是说商路和贸易中心的改变,即由地中海东部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地区的商业垄断地位被西班牙、葡萄牙取代,随后西、葡又被英国、尼德兰取代。其次是指商品种类增多和人类眼界开阔,乃至商品观念、消费观念的变化。玉米等农作物的引种,改变着欧洲人的消费方式和文化特点,而烟草的传播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2)价格革命主要是指因美洲白银和黄金大量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市场金银价值下降、物价迅速上涨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与货币的价值成正比。因此,随着货币贬值,欧洲传统的封建贵族的财富大量减少,甚至破产,从事工商业的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日益增长,传统的经济关系被打破了。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核心素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