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案
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案第3页

  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

--摘自《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

  材料二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材料三

  "一五"(1953年至1957年)到"二五"(1958年至1962年)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

  材料四 山西故县"小、土、群"大炼钢铁的场景。("小"即小高炉,"土"即土法炼钢铁,"群"即群众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的国内背景和影响。

  

  

  

  

  (3)材料三从"一五"到"二五"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巩固练习】

1."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主要是指 ( )

 A.加强西部地区交通建设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2.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