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3《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学案(旧人教版高一下)
历史:1.3《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学案(旧人教版高一下)第3页

  ①国民政府尽管都采取不抵抗政策,但一·二八事变中,十九路军进行了抵抗,沉重打击了日军。

  ②九一八事变后,日占东三省,建立伪满洲国。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与日本谈判,签订《湘沪停战协定》。

  2.日军发动一·二八事变的原因

  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为什么在还没有完全稳定北方的情况下, 又在上海挑起事端呢?

  首先,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其气焰更加嚣张,因而敢于把上海作为其进一步侵略的对象。

  其次,上海是中国沿海的最大城市,是国民党统治下的经济中心,如果占据了上海,不仅可以迫使国民政府承认东北的既成事实,并且可以为它深入长江流域和中国内地建立 新的基地。

  再次,上海是一个国际帝国主义争夺的中心,特别是美英的利益所在,日本估计美英 这时不会对其进行干涉,而国民政府也仍然不会抵抗,因而可以迅速夺取上海。如果万一遭遇干涉或抵抗,它也可以借此来转移中国和国际社会对东北的视线,从而以便它在东北的行动。

  3.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分析

  (1)蒋介石虽为国家领袖,但代表的却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决定他不可能也绝不会发动全国人民去实行抗战。

  (2)蒋介石既投靠英美,又与日本有秘密协定。幻想通过公开的外交活动阻止日本的侵略,牺牲局部保全大局。九一八事变后,不愿抵抗,而幻想利用英美日之间的矛盾,让英美逼迫日本归还东北三省,而没有估计到英美也迫于经济危机,自顾不暇。

  (3)蒋介石只看到日本经济、军事的强大,中国的落后,担心抵抗会导致亡国,危及自己的统治,所以他采取了这一祸国殃民的反动政策,并镇压一切反对日本侵略的爱国行动。

  (4)不抵抗政策的卖国反共,其结果不仅破坏了广大人民的抗日斗争,也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气焰,酿成了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能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