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第1课+桥边的老人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第1课+桥边的老人 学案第3页

  的代表作家。

  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

  作品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五万大洋》,剧本《第五纵队》。

  二、写作背景

  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一起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而且三次深入前线,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和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与前两部反映战争的作品不同,《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作者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三、审美视窗

硬汉子海明威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条汉子,这位出生在美国芝加哥乡村的"雄狮"从小就幻想着到硝烟弥漫的战场当一名威风八面的英雄。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他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机会。他冲锋在前,骁勇善战,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十字军功奖章、勇敢奖章等荣誉。

  无论是在作品中还是在生活里,海明威崇尚与命运抗争的勇气,他认为,智者、强者是天生的孤独者,死亡是他们排遣不去的阴影。

  海明威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他精通于叙事艺术,这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瑞典科学院赞扬他在作品中把勇气作为创作的主题。对于这一赞誉,海明威是当之无愧的。

  获奖之后,海明威便十分不幸地进入了与疾病抗争的艰难岁月。1961年7月2日,就在太阳照样升起的那一刻,不堪疾病折磨的海明威用他心爱的双管猎枪终结了自己的生命,终年63岁。

  但是,海明威的作品所体现的那种不可摧毁的"硬汉子"精神,那种打不败的坚毅品格,却成为人类精神世界永恒的财富。

  四、文体常识

  (一)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海明威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理论,叫"冰山理论"。他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他认为作者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不要袒露无遗。他的理由是,所有这一切被省略的东西,读者会通